■高鸿
小时候,因为物质匮乏,孩子们最盼的是过年。过年便会有好吃的东西。除了过年,便是来亲戚了。亲戚来,母亲就会变着花样做好吃的,最不济也能吃上一顿捞面,撒上些葱花,香喷喷的。亲戚来一般不会空手。若是麦收之后,姐姐会带着新蒸的白面大花卷,花卷里抹着油辣子,十分诱人。姐夫会给父亲带一些烟叶或散装白酒。我们家往来的亲戚不多,鉴此,父亲给二弟认了个干爹,在城里工作,我们都很稀罕。
一次,二弟的干爹来了,带着两盒香烟,一包点心。干爹经常去省城,他带的点心和当地饼干不同,圆圆的,又酥又甜,里面还裹着冰糖。点心用油纸包着,外面压着一方红纸,用绳子十字交叉一系,提起来很方便。点心每人一个,咬上一口,香喷喷的,感觉入口即化,才知道世上还有如此好吃的食物。点心很快便吃完了,心里就惦记着。赶集的时候,央求父亲给我们买一包,可惜供销社除了饼干,没有那种点心。后来我们就盼二弟的干爹再来,来了便会有点心吃。
参加工作后,我在延安工作。延安人八月十五做的月饼很讲究,馅料以陕北红枣泥、豆沙为最多,也有五仁月饼和其它馅料,有些在里面还放了冰糖。月饼皮比较厚,硬硬的,吃起来甜滋滋的,很有嚼头,但却少了那种酥脆和松软,于是又想起小时候吃的那种点心来。
上世纪九十年代末,我来到省城工作,在西安的超市里,终于见到了那种像棋子一样浑圆的点心,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——水晶饼,是西安特产,非常有名。在省城工作的同学说,每年回老家过年,都会给父母带上几盒,老人特别喜欢。买了两盒回去,打开后,只觉芬芳馥郁,香气宜人,口水就下来了。奶黄色的饼子上盖着大红色的水晶饼“印章”,边沿泛起纸片般薄薄的雪白色碎屑,甚是诱人。咬了一口,只觉舌尖生香,一股酥酥的奶香味沁人心脾,说不出来的感觉。人的味觉是有记忆的,儿时的那种久违的味道突然再现,心头涌动着一股难以名状的情愫,一种深深的满足感。
此后,水晶饼便成了我们每次进超市的必选物,作为早餐和零食,也作为回乡给父母和亲朋的礼品,大家都非常喜欢。母亲赞叹这饼子可以做到那么酥,甜而不腻,看起来硬硬的,入口一嚼就碎,让人舍不得下咽。邻居来,母亲给她尝了一块,赞不绝口,央求我再次回来,一定给她捎几包。说来惭愧,那时候只觉得水晶饼好吃,知道是西安著名小吃,却从未关注过哪家生产的。后来才了解到原来是久负盛名的德懋恭出品,驰名中外,是陕西地区传统美食之一,被称为“秦点之首”。其特点是小巧玲珑,皮酥馅足,滋润适口,使人见即想食,回味无穷。
据说当年慈禧太后避难到西安,曾在广济街口闻香停车,品尝了德懋恭生产的水晶饼,大加赞赏,遂将其钦点为“贡品”。一百多年来,德懋恭人依据“德、懋、恭”三个字的语意去做人、经商,使德懋恭的名气越来越大,信誉越来越高。
水晶饼泛着淡黄色的光,活色生香,每咬一口都能听到表皮酥脆的声音。
点心味道